寄淮海惠泽上人

· 李洞
海涛痕满旧征衣,长忆初程宿翠微。 竹里桥鸣知马过,塔中灯露见鸿飞。 眉毫别后应盈尺,岩木居来定几围。 他日愿师容一榻,煎茶埽地学忘机。
拼音

所属合集

#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翠微:指青山。
  • 眉毫:眉毛。这里指僧人的眉毛,常用来形容僧人的形象。
  • 盈尺:满一尺,形容眉毛长。
  • 岩木:山中的树木。
  • 几围:几圈,形容树木粗大。
  • 忘机:佛教用语,指忘却世俗的机巧之心,达到超脱的境界。

翻译

海浪的痕迹还留在旧时的征衣上,我常常回忆起初次的旅程,夜宿在青山之中。 竹林中的桥声告诉我有马儿经过,塔中的灯光透出,我看见鸿雁飞翔。 自从分别后,僧人的眉毛应该已经长满了一尺,山中的树木也定然长得很粗壮。 将来有一天,我愿意跟随师傅,为他准备一张床榻,学习煎茶扫地,忘却尘世的机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旅程的怀念以及对僧人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海涛痕满旧征衣”和“长忆初程宿翠微”描绘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深情回忆,而“竹里桥鸣知马过,塔中灯露见鸿飞”则巧妙地以自然景象映衬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最后两句“他日愿师容一榻,煎茶埽地学忘机”直接表达了诗人希望追随僧人,学习忘却尘世纷扰,达到心灵净化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李洞

唐京兆人,字才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世人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有诗三卷。 ► 170篇诗文

李洞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