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秋景韵二十首秋风

山蜩浑未觉凉生,犹韵金风咽复鸣。 总为螳螂能爱惜,却教蟋蟀让凄清。 难谐赵瑟秦筝调,惯和樵歌牧笛声。 按尽宫商黄叶里,那能不遣客心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蜩:一种蝉类,古代称为“山蝉”。
  • 金风:指秋风。
  • 螳螂:一种昆虫,以爱护自己的配偶而著称。
  • 蟋蟀:一种昆虫,常在秋天鸣叫。
  • 赵瑟(zhào sè):古代一种弦乐器。
  • 秦筝(qín zhēng):古代一种弦乐器。
  • 樵歌:伐木者的歌声。
  • 牧笛:牧人吹奏的笛子。
  • 宫商:古代音乐的音名。

翻译

秋天的山蜩还未感到凉意的到来,依然在秋风中鸣叫。它们总是能够珍惜自己的伴侣,却让蟋蟀感到凄清。赵瑟和秦筝的音调难以融洽,樵夫的歌声和牧人的笛声却和谐相处。在落满黄叶的宫商音阶中,又怎能不让游人心生惊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对蝉鸣和风声的描写,展现了秋风乍起的凉意。诗中通过螳螂和蟋蟀的比喻,表达了珍惜与被忽视的对比。赵瑟和秦筝的调子不和谐,反映了一种不协调的氛围,而樵歌和牧笛的声音却和谐相处,展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意境。最后一句则通过黄叶和宫商音阶的象征,表达了一种令人心惊的氛围,使整首诗增添了神秘感。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每遇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吏部郎中,迁广西布政使,坐事谪。洪熙元年起为河南布政使,绳豪,去贪残。致仕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有《运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