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处士挽诗

弹冠不遣世相知,明月清风每自怡。 山水半生资雅趣,江湖几度滞归期。 白云长伴苏门啸,宿草空馀薤露悲。 何限丘园栖遁者,谁人身后有铭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弹冠(tán guān):指整理头发,戴上冠冕,准备出门
  • 世相(shì xiàng):世人的眼光和看法
  • 怡(yí):愉悦
  • 资(zī):财富、资产
  • 雅趣(yǎ qù):高雅的兴趣
  • 滞(zhì):停留、滞留
  • 苏门(sū mén):指苏轼的门下,也泛指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 薤露(xiè lù):一种植物,叶子上有露水
  • 丘园(qiū yuán):山丘和园林
  • 栖遁者(qī dùn zhě):隐居的人

翻译

不整理头发出门示人,只享受明月和清风的愉悦。 一生中有一半的财富用于追求高雅的兴趣,几次在江湖中停留,无法按时回家。 白云常伴着苏轼的门下吟诵,夜晚的草地上只剩下植物叶子上的露水在悲叹。 那些隐居的人在山丘和园林中栖息,谁会在他们身后立下铭碑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状态,他不愿整理头发示人,只喜欢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追求高雅的兴趣。他在山水之间度过了一生,但也曾几次在江湖中停留,无法按时回家。诗中通过描绘白云、苏门、草地等意象,展现了隐居者的孤独与清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远。最后一句提到“谁人身后有铭碑”,反映了隐居者的生活虽清高,但却鲜有人知晓和记忆。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禅意,展现了隐居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超脱。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每遇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吏部郎中,迁广西布政使,坐事谪。洪熙元年起为河南布政使,绳豪,去贪残。致仕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有《运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