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史

· 黄玠
常闻阿荦山,窃弄梨园部。 其中有驯象,宁死终不舞。 遂与雷海青,垂名照千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阿荦山(luò shān):指安禄山,唐朝末年的叛乱领袖。
  • 窃弄:私下操纵,篡夺。
  • 梨园部:指唐玄宗时期的皇家音乐舞蹈机构,也泛指宫廷乐舞。
  • 驯象:经过训练的大象。
  • 雷海青:人名,可能是指与安禄山叛乱有关的人物。

翻译

常听说安禄山,篡夺了皇家乐舞的控制权。 其中有一头驯象,宁愿死去也不愿起舞。 因此与雷海青一起,他们的名字照耀千古。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安禄山篡夺梨园部的事件,以及一头驯象宁死不屈的形象,表达了对于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思考。驯象的宁死不舞象征着对正义和忠诚的坚守,与雷海青一同成为千古传颂的英雄。诗中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到见解,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黄玠

元庆元定海人,字伯成,号弁山小隐。黄震曾孙。幼励志操,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