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法吏:执行法律的官员。
- 止虐:制止暴虐。
- 屠:屠杀,残忍的行为。
- 仁君:仁慈的君主。
- 肉刑:古代的酷刑,如割鼻、割耳等。
- 仁吏:仁慈的官员。
- 泣丹书:因悲痛而哭泣,丹书指记载罪状的文书。
- 私怒:个人的愤怒。
- 逞:放纵,发泄。
- 锻鍊:折磨,此处指不公正地对待。
- 非辜:无辜的人。
- ?理:深奥的道理。
- 绝好还:无法得到公正的回报。
- 天网:天道的惩罚。
- 元弗疏:原本不会疏漏。
- 沈姆诫:沈重的教训。
- 惧焚如:害怕像被焚烧一样。
翻译
执行法律的官员本应制止暴虐,而不是以暴虐为手段。仁慈的君主废除了肉刑,仁慈的官员因悲痛而哭泣于记载罪状的文书。何况有些人因个人愤怒而发泄,不公正地对待无辜者。深奥的道理告诉我们,无法得到公正的回报,天道的惩罚原本不会疏漏。想起那沉重的教训,我们应当害怕,就像害怕被焚烧一样。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仁君与法吏的行为,强调了法律的公正与仁慈的重要性。诗中批评了那些因私怒而滥用职权的官员,警示人们要敬畏法律,避免因个人情绪而伤害无辜。同时,诗也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和对法律公正执行的期望,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正义的深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