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 黄玠
相见汉皋晚,相思湘水春。 若非捐佩者,定是解珠人。 根头春已动,枝面雪浑消。 称是黄金屋,寻常贮阿娇。 南枝已先暖,北枝犹苦寒。 笛中吹不尽,画里得相看。 故人不可见,梅花如故人。 相思隔明月,独吟逄早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汉皋(hàn gāo):地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市。
  • 捐佩:指女子将佩玉赠给心爱的人,表示爱慕。
  • 解珠:解下珠饰,比喻女子对男子的爱慕。
  • 黄金屋:比喻富贵之家。
  • 阿娇:汉武帝刘彻的皇后,此处泛指美女。
  • 南枝:指向阳的枝条。
  • 北枝:指背阴的枝条。
  • 笛中:指笛声中。
  • 画里:指画中。

翻译

相见于汉皋之地已晚,相思之情如湘水春波。 若非那位捐玉佩的女子,定是解下珠饰的佳人。 梅树根部春意已动,枝头的雪已渐渐消融。 这般富贵之地,常贮藏着如阿娇般的美人。 向阳的枝条已先感受到温暖,背阴的枝条仍感寒冷。 笛声中吹不尽的情感,画中得以细细观赏。 故人无法相见,梅花却如故人一般。 相思之情隔着明月,独自吟咏在这早春时节。

赏析

这首作品以梅花为载体,表达了深切的相思之情。诗中通过“汉皋”、“湘水”等地理意象,营造出一种遥远而美丽的背景,增强了相思的情感深度。后文以梅花的生长变化,比喻情感的起伏与坚韧,尤其是“南枝已先暖,北枝犹苦寒”一句,巧妙地描绘了梅花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命状态,同时也隐喻了人的情感体验。结尾处,梅花成为了故人的象征,使得相思之情更加深沉而真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黄玠

元庆元定海人,字伯成,号弁山小隐。黄震曾孙。幼励志操,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