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篇

伐木入空谷,有木大蔽牛。 大厦孰倾栋,一日蒙见收。 乃知匠石弃,故非文木俦。 土腐不中椁,水沉不中舟。 拳不受檃揉,樠不受丹髹。 今兹忽邂逅,陶我山之湫。 斧斤访薪木,舆挽充吾槱。 我闻漆园旨,寿或逃商丘。 幸有大不幸,焉知桑柏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蔽牛:遮蔽牛只,形容树木高大茂密。
  • 大厦孰倾栋:大厦的哪根栋梁会倾倒,比喻重要的事物或人物。
  • 匠石:指技艺高超的石匠,这里比喻高明的工匠。
  • 文木:指纹理美观的木材,这里比喻优质的材料。
  • (guǒ):古代棺材的外层。
  • 水沉:指沉入水中的木材,不适合做船。
  • :指木材的形状弯曲,不易加工。
  • (yǐn):古代的一种木工工具,用于矫正木材。
  • (mán):指木材的质地松软,不易上漆。
  • 丹髹(xiū):红色的漆。
  • 邂逅:偶然相遇。
  • :这里指挖掘。
  • (qiū):水潭。
  • 斧斤:斧头。
  • 舆挽:用车拉。
  • (yǒu):堆积的木材。
  • 漆园旨:指漆树园的规则或原则。
  • 寿或逃商丘:寿命或许能逃避商丘(古代传说中的寿命之地)。

翻译

砍伐树木进入空旷的山谷,那里有高大的树木遮蔽着牛群。 大厦中的哪根栋梁会倾倒,一旦被发现就会被收集起来。 于是我知道那些被高明工匠抛弃的,并不是优质的材料。 土腐的木材不适合做棺材的外层,沉入水中的木材不适合做船。 弯曲的木材不易加工,松软的木材不易上漆。 今天我偶然遇到了这些,挖掘了山中的水潭。 用斧头寻找薪柴,用车拉来堆积的木材。 我听说漆树园的规则,寿命或许能逃避商丘。 幸运中有不幸,谁知道桑树、柏树和楸树的命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伐木的过程,隐喻了人生的选择与命运。诗中,“匠石弃”与“文木俦”对比,揭示了被忽视的价值与被珍视的表象之间的矛盾。后文通过对不同木材特性的描述,进一步探讨了事物的多面性与命运的无常。最后,诗人以“漆园旨”和“寿或逃商丘”作结,表达了对生命意义和命运不可预测性的深刻思考。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