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陈村

半日脩途适到陈,因思尼父倍伤神。 行囊抖擞幸馀半,旅馆萧条苦乏薪。 唤仆买杯苏脚倦,拂尘题句效眉颦。 孤村落日黄昏后,一觉明朝又问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脩途:漫长的旅途。脩(xiū)。
  • 尼父:指孔子,因其字仲尼,故尊称为尼父。
  • 行囊:旅行时携带的包裹或袋子。
  • 抖擞:振作,提起精神。
  • 旅馆:旅行中的临时住所。
  • 乏薪:缺少柴火。
  • 苏脚:缓解脚部的疲劳。
  • 拂尘:轻轻拍打以除去灰尘。
  • 眉颦:皱眉,表示忧虑或思考。颦(pín)。
  •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寻求出路或继续前行。

翻译

半日的漫长旅途后,我恰好到达陈村,想到孔子,心中倍感伤神。 我的行囊已经抖擞干净,幸好还剩下一半,但旅馆却十分萧条,缺少柴火。 我叫仆人去买酒来缓解脚部的疲劳,轻轻拂去灰尘,尝试着题写诗句,模仿着皱眉思考的样子。 孤零零的村落,落日余晖,黄昏之后,一觉醒来,明天又将询问渡口,继续我的旅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与艰辛,通过对孔子思想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慨。诗中“半日脩途适到陈”展现了旅途的漫长与疲惫,“因思尼父倍伤神”则透露出对先贤的敬仰与自身的无奈。后文通过对旅馆萧条、行囊余半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艰辛。结尾的“孤村落日黄昏后,一觉明朝又问津”则预示着旅程的继续,展现了作者不屈不挠的精神。

杨公远

元徽州歙县人,字叔明,号野趣。工诗善画。有《野趣有声画》。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