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南窗陈直卿吴江长桥晚望

· 黄玠
倚阑枫落吴江暮,地坼天倾百川注。飞梁千尺虹影垂,人生南北多岐路。 古来吴越争为家,句践未足轻夫差。鸟喙不可同富贵,范蠡亦乘浮海槎。 五湖水落三江口,西施却入鸱夷手。我有此志非此时,且对长桥一杯酒。 始疑苍龙蜕脊骨,三十六鳞次第脱,渴欲饮川川不竭。 又似明月相离连,上弦下弦空影圆,行舟如梭月心穿。 雄藩千翼来飞汎,日看水兵教水战。能诗忽忆谢玄晖,解道澄江净如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地坼天倾:形容天地崩裂,比喻极大的灾难或变故。坼(chè):裂开。
  • 飞梁:指高耸的桥梁。
  • 虹影:彩虹的影子,比喻桥梁的美丽。
  • 岐路:分岔的道路,比喻人生的选择。
  • 句践: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曾被吴国俘虏,后逃回越国,励精图治,最终灭吴。
  • 夫差: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曾打败越国,后因骄奢淫逸,被越国所灭。
  • 鸟喙:比喻人的嘴,这里指勾践的嘴,传说勾践嘴尖如鸟喙。
  •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辅佐勾践灭吴,后隐退,传说与西施一同泛舟五湖。
  • 浮海槎:指乘船出海。槎(chá):木筏。
  • 五湖:指太湖及其周边的湖泊。
  • 三江口:指三条江河的交汇处,这里可能指太湖的入江口。
  •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传说被范蠡带走。
  • 鸱夷:指皮制的酒囊,这里比喻范蠡。
  • 苍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比喻长桥。
  • 三十六鳞:指龙的鳞片,比喻桥上的石板。
  • 上弦下弦:指月相的变化,上弦月和下弦月。
  • 谢玄晖:即谢朓,南朝诗人,以山水诗著称。
  • 澄江净如练:形容江水清澈如白练。

翻译

傍晚时分,我倚着栏杆,看着吴江上的枫叶飘落,天地仿佛崩裂,百川汇流。高耸的桥梁如千尺虹影垂挂,人生之路多岔,选择众多。

自古以来,吴越之地争霸不休,勾践虽然英勇,但不足以轻视夫差。勾践的嘴尖如鸟喙,不可与他共富贵,范蠡也乘船出海,隐退江湖。

五湖之水汇入三江口,西施却落入范蠡之手。我有这样的志向,但不是现在,暂且对着长桥,举杯独酌。

起初,我怀疑长桥像是苍龙蜕下的脊骨,三十六片龙鳞依次脱落,渴望饮水,川流不息。

又像明月相离,上弦下弦,空中的月影圆润,行舟如梭,穿梭在月光中心。

千艘战船飞驰而来,日日观看水兵训练水战。能诗的我忽然想起谢玄晖,他曾写道“澄江净如练”,形容江水清澈如白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吴江长桥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勾践和夫差,以及范蠡和西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选择和命运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飞梁千尺虹影垂”形容桥梁的雄伟,“苍龙蜕脊骨”比喻长桥的坚固,以及“明月相离连”描绘月光的美丽。结尾处提到谢玄晖的诗句,展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赏和对历史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黄玠

元庆元定海人,字伯成,号弁山小隐。黄震曾孙。幼励志操,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