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兰丛盛枳棘,凤穴邻鸱鸮。 利害日相摩,金石为之焦。 仲尼探虎口,蹠也方矜骄。 仁义为盗积,天下谁宗尧。 驱车以放志,言观东海潮。 波涛飞雪山,河汉垂天桥。 蛟龙隐文章,尾闾水潜消。 宁无百尺丝,吞饵惟游鲦。 白云来何迟,俯仰托长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兰丛:指兰花丛。枳棘:指柑橘树和枳实。凤穴:凤凰的巢穴。鸱鸮:一种鸟类,古代传说中为凶鸟。利害:指得失。金石:指金属和石头,比喻坚硬的东西。焦:烧焦。仲尼:孔子的字。探虎口:探虎穴,比喻冒险。蹠:脚。矜骄:自负。仁义:指仁爱和正义。盗积:积聚不义之财。尧:传说中的古代圣人。驱车以放志:指驾驭车马,放任志向。东海潮:东海的潮水。蛟龙:传说中的水中恶兽。尾闾:指尾巴。消:消失。百尺丝:指细丝。鲦:一种鱼类。长谣:长篇歌谣。

翻译

兰花丛中盛开着柑橘树和枳实,凤凰的巢穴旁边住着凶鸟。得失之间日日相互摩擦,金属和石头都被烧焦了。孔子冒险探索虎穴,脚步也显得有些自负。仁爱和正义被人们积聚为不义之财,天下又有谁能像尧那样尊崇仁义呢?驾驭车马放任自己的志向,言语间观察东海的潮水。波涛如山,河汉如天桥,蛟龙隐匿在文章之中,尾巴在水中悄悄消失。宁愿没有百尺细丝,只吞食游鱼。白云为何来得这般缓慢,俯仰间寄托着长篇歌谣。

赏析

这首诗以古代文人的高远情怀,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和人生境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人生的曲折和坎坷,表达了对仁义和真理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和追求。整体氛围庄严肃穆,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