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

黄龙苍兕各成尘,云物犹依故国新。 击楫临流虚往事,据鞍雄盻又何人。 三灵此日应移卜,五岳何年复贡珍。 记得斗牛曾伐岁,越王勾践合焦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龙:古代传说中的神龙,常用来象征帝王或国家的兴衰。
  • 苍兕:古代传说中的猛兽,这里可能指古代的勇士或英雄。
  • 云物:指天象,也泛指自然景物。
  • 故国:指历史上的国家或故乡。
  • 击楫:敲打船桨,常用来形容决心或壮志。
  • 临流:面对河流。
  • 虚往事:回忆过去的事情。
  • 据鞍:骑在马上,形容准备出发或战斗的状态。
  • 雄盻:目光炯炯,形容英勇或决心。
  • 三灵:指天、地、人三才。
  • 移卜:改变卜辞,指改变命运或预兆。
  • 五岳:中国古代的五大名山,象征国家的山川。
  • 贡珍:献上珍贵的物品,这里指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 斗牛:星宿名,这里可能指星象或天命。
  • 伐岁:指改变年岁,这里可能指改变时代的命运。
  • 越王勾践: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以卧薪尝胆的故事著名。
  • 焦唇:形容非常焦急或忧虑。

翻译

黄龙和苍兕都已成尘,但云彩和景物依旧依恋着故国的新气象。面对河流敲打船桨,回忆往事,骑在马上目光炯炯,不知现在又有谁能如此。天、地、人三才此时应该改变了卜辞,五岳何时才能再次献上珍宝。记得斗牛星宿曾经改变了年岁,越王勾践那时也是焦急万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黄龙、苍兕等象征性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国兴衰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回忆。诗中“击楫临流”和“据鞍雄盻”等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对未来的期待。结尾提到越王勾践,暗示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与关怀。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