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翁小愚大参小影二首

蒲团高坐此为谁,戴笠乘车各一时。 欲为天人开眼目,正须儒者旧须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蒲团:一种圆形垫子,用于打坐或跪拜。
  • 戴笠:戴着斗笠,指农夫或隐士的装束。
  • 乘车:乘坐车辆,指官员或士人的出行方式。
  • 天人:指天道与人道的合一,这里可能指理想中的完美人格或圣人。
  • 儒者:儒家学者,指遵循儒家思想的人。
  • 旧须眉:指传统的儒者形象,须眉即胡须和眉毛,常用来代指男子的面貌。

翻译

高高坐在蒲团上的是谁呢?戴着斗笠的农夫和乘坐车辆的士人,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时代。想要为理想中的完美人格开启眼界,正需要那些传统儒者的面貌和风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蒲团上的高坐者、戴笠的农夫和乘车的士人,展现了不同身份和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诗中“欲为天人开眼目”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而“正须儒者旧须眉”则强调了传统儒者形象的重要性。整体上,诗歌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绘,探讨了理想人格与传统儒者形象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