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飞云刺史见访

今世须才致治平,古人机略见先生。 剖符旧化三巴俗,伏轼曾降七十城。 幕府每闻飞健檄,席门何自枉高旌。 天南贱子能扪虱,坐听高谈为洗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功臣,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
  • 伏轼:原指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这里比喻征服。
  • 七十城:指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攻下七十座城池。
  • 健檄:指紧急的文书。
  • 席门:指简陋的住所。
  • 高旌:高大的旗帜,这里比喻尊贵的客人。
  • 扪虱:原指捉虱子,比喻从容不迫,不拘小节。
  • 洗兵:指洗净兵器,收藏起来,表示停止战争。

翻译

当今之世需要英才来治理国家,古人的智慧和策略在先生您身上得以体现。您曾被分封治理三巴地区,如同古代英雄般征服了七十座城池。您的幕府常常传来紧急的文书,而我这简陋的住所何以能迎来您这样尊贵的客人。我这个南方的小人物能够从容不迫地与您交谈,听您高谈阔论,仿佛洗净了兵器,带来了和平。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彭飞云刺史的敬仰之情,通过对比古人的功绩与彭飞云的作为,赞美了彭飞云的才能和贡献。诗中运用了“剖符”、“伏轼”等典故,展现了彭飞云的英勇和智慧。同时,通过“幕府飞健檄”与“席门枉高旌”的对比,突出了彭飞云的尊贵与作者的谦卑。最后,“扪虱”、“洗兵”等词语的运用,既表现了作者的从容不迫,也寓意着和平的到来。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