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笛

微风传妙曲,清切若为酬。 谁挟终南琯,来添塞北愁。 关山无尽月,天地不禁秋。 何日闻歌凯,征人下戍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切:清晰而真切。
  • :携带。
  • 终南琯:终南山中的玉管,这里指美妙的音乐。琯(guǎn),古代乐器名。
  • 塞北:北方边塞地区。
  • 关山:关隘和山川,泛指边塞地区。
  • 无尽:没有尽头。
  • 天地:整个世界。
  • 不禁:无法阻止。
  • 歌凯:胜利的歌声。
  • 征人:出征的士兵。
  • 下戍楼:从边防的瞭望楼下来,意味着战争结束。

翻译

微风传递着美妙的曲调,清晰而真切,仿佛无法回应。 是谁携带着终南山中的玉管,来增添塞北的忧愁。 关山之上,月光无尽,天地之间,秋天无法被阻止。 何时能听到胜利的歌声,让征战的士兵从瞭望楼下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边塞的笛声,表达了深沉的边愁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微风传妙曲”描绘了笛声的悠扬,而“清切若为酬”则传达了笛声的清晰与真切,仿佛无法用言语回应。后句以“终南琯”比喻美妙的音乐,与“塞北愁”形成对比,突出了边塞的孤寂与忧愁。结尾的“歌凯”和“下戍楼”则寄托了对战争结束、和平到来的深切期盼。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