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庵寻僧不值

杖锡是何适,云霞少定踪。 咒龙馀钵水,留鹤伴阶松。 野立看遥嶂,孤吟待暝钟。 仍闻弟子说,早晚下西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摩诃庵:古代佛教寺庙名。
  • 杖锡:手持禅杖。
  • 定踪:固定的行踪。
  • 咒龙:佛教中的一种仪式,用以祈雨或驱邪。
  • 钵水:僧人化缘用的钵中的水。
  • 阶松:台阶旁的松树。
  • 孤吟:独自吟诗。
  • 暝钟:傍晚的钟声。
  • 弟子说:指僧人的弟子所说的话。
  • 早晚:这里指时间早晚,即何时。

翻译

我手持禅杖来到摩诃庵,却不见僧人的踪影, 云霞飘渺,他的行踪不定。 他曾用钵中的水施咒龙,留下一只鹤陪伴台阶旁的松树。 我站在野外远望山峦,独自吟诗等待傍晚的钟声。 还听到僧人的弟子说,他何时会从西峰下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摩诃庵寻找僧人而不遇的情景,通过描绘云霞、钵水、留鹤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诗中“野立看遥嶂,孤吟待暝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沉醉和对僧人归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