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十首

· 陈第
至言本难言,真得何所得。 以意示者深,以词教者啬。 宣尼述天行,伏羲垂卦画。 忽当蜚遁时,踪迹杳莫测。 孙登凤凰啸,仲长瘖哑默。 通人自晓了,嚣俗任疑惑。 何必白区区,衷肠恐藏匿。 惜哉鹅湖辨,愠怒见颜色。 雅士慕浑沦,所希实玄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言:至理名言,指深奥的道理。
  • 真得:真正的领悟或收获。
  • :这里指深层的意义或道理。
  • :这里指表面的言辞或表达。
  • :吝啬,这里指表达得不够充分。
  • 宣尼:指孔子,名丘,字仲尼。
  • 天行:天道运行的规律。
  • 伏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被认为是八卦的创造者。
  • 卦画:指八卦的符号。
  • 蜚遁:隐遁,指隐居不问世事。
  • :深远,难以捉摸。
  • 孙登:东晋时期的隐士,以清高著称。
  • 凤凰啸:比喻高远的志向或言论。
  • 仲长:指仲长统,东汉末年的隐士。
  • 瘖哑:沉默不语。
  • 通人:指博学多识的人。
  • 嚣俗:指世俗的喧嚣和浅薄。
  • 白区区:指琐碎的言辞或行为。
  • 鹅湖辨:指鹅湖之会,南宋时期朱熹与陆九渊的哲学辩论。
  • 愠怒:愤怒,不满。
  • 浑沦:指宇宙未分化的原始状态,这里比喻深奥的道理。
  • 玄德:深奥的德行或道理。

翻译

深奥的道理本难以言说,真正的领悟又在哪里呢?用意传达的深刻,用词表达的却显得吝啬。孔子阐述天道的运行,伏羲留下八卦的符号。突然间,当隐遁之时,踪迹变得深远而难以捉摸。孙登如凤凰般高啸,仲长统则沉默不语。博学之人自然明了,世俗之人则任由疑惑。何必用琐碎的言辞,内心深处的想法恐怕会被隐藏。可惜了鹅湖的辩论,愤怒之情显露无遗。雅士们向往那未分化的宇宙原始状态,所追求的实在是深奥的德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深奥道理的追求和对于言辞表达的局限性的认识。诗中通过对比孔子和伏羲的智慧与隐士孙登和仲长统的行为,强调了真正的领悟往往超越言语,需要通过深层的理解和体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于世俗浅薄的不满和对深奥道理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越。

陈第

明福建连江人,字季立,号一斋,又号温麻山农。万历时以诸生从军,俞大猷召致幕下,教以兵法。官至游击将军,居蓟镇十年。大猷死,戚继光罢。见事不可为,致仕归,仍为老书生。第精音韵训诂。所居世善堂,藏书极富。尝游五岳两粤,有《寄心集》、《五岳两粤游草》、《毛诗古音考》和《屈宋古音义》等。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