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岁除: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
- 次:和诗,依照别人的诗词格律或内容作诗。
- 础兄: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违世:离开世俗,指隐居。
- 蹉跎:虚度光阴,浪费时间。
- 把钓:钓鱼。
- 徒缘木:徒劳无功,比喻做事没有结果。
- 逢山每树荷:每到山中就种荷花,象征清高脱俗。
- 元:本,原本。
-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万物凋零。
- 虞夏:古代的两个朝代,这里指古代的盛世。
- 讴歌:歌颂,赞美。
- 倘值:如果遇到。
- 吾□子:原文中缺失的字,无法注释。
- 从公:跟随您。
- 荷戈:扛着兵器,指从军。
翻译
与您一同离开这纷扰的世俗,就不要再感叹时光的虚度。 我们钓鱼,虽然徒劳无功,但每当走进山中,我们总种下荷花,象征着我们的清高与脱俗。 秋冬季节,万物凋零,本是自然的肃杀之时,但我们向往的是虞夏那样的古代盛世,那里充满了人们的歌颂与赞美。 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那位缺失名字的君子,我也会跟随您一起,肩扛兵器,投身于军旅之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朋友远离世俗,追求清高生活的愿望。诗中通过“把钓徒缘木”和“逢山每树荷”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虞夏几讴歌”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盛世的怀念。最后,诗中的“倘值吾□子,从公亦荷戈”则体现了作者愿意追随理想,投身于更宏大的事业之中。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陈恭尹的其他作品
- 《 放鹰 》 —— [ 明 ] 陈恭尹
- 《 五六七言绝句为朱竹垞题小影三首 》 —— [ 明 ] 陈恭尹
- 《 次和王孝扬将军留别韵且以送行四首 》 —— [ 明 ] 陈恭尹
- 《 古有乘车戴笠之谣其相逢必有歌盖逸之也戴笠者歌曰 》 —— [ 明 ] 陈恭尹
- 《 送梁器圃归顺德 》 —— [ 明 ] 陈恭尹
- 《 乙亥除夕同袁密山史蕉隐蓝公漪集王紫诠使君寓斋次东坡元旦立春韵三首时余以夜禁先归 》 —— [ 明 ] 陈恭尹
- 《 次朱汉源过长寿四首 》 —— [ 明 ] 陈恭尹
- 《 为严藕渔宫允题绿端砚五首 其二 》 —— [ 明 ] 陈恭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