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泉

春虚寒雨石门泉,远似虹蜺近若烟。 独洗苍苔注云壑,悬飞白鹤绕青田。
拼音

赏析

石门在浙江省青田县,瓯江南岸,以瀑布著称。汤显祖因上书抨击时政而遭到贬谪,朝中也有不少正直之士为他鸣不平,因此,两年后,他又重新被启用,调任遂昌知县。遂昌县距温州不远,青田则恰好在遂昌与温州两地之间。万历二十五年秋,汤显祖游览温州时,顺路观赏了石门的瀑布,深深地为它的气势所吸引,于是,欣然命笔,留下了这首写景的佳作。 全诗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瀑布展开描写。首句“春虚寒雨石门泉”是写游人的肌肤感受。一近石门瀑布,便觉得气温骤降,细细的水珠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早春的濛濛烟雨之中,稍带几分寒意。写瀑布而从肌肤感受落笔,这一构思不能不说是十分别致的,飞泻的水流竟然能在它的周围形成一个“春虚寒雨”的小气候,那么,水势之大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尽管这一句尚未直接触及瀑布本身,却已经是气势逼人,为进一步的展开作了铺垫。 第二句“远似虹蜺近若烟”是写视觉形象,取一远一近两个视角。从远处看,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纷呈,恰似雨后的彩虹;到了近处,却又是水气升腾,扑朔迷离,宛如一片云烟。 第三、第四两句仍然写视觉形象,但观赏的角度变了。第三句“独洗苍苔注云壑”,取俯瞰势,瀑布飞流直下,冲刷着岩石上青绿色的苔藓,然后,直向无底的深谷倾泻而去。这一句写得极有气势,“云壑”形容山谷之深,“注”形容水势之大,“独洗苍苔”则令人有寂寞千古之感,瀑布一泻千里,旁无依托,年复一年地独自冲击着大自然的千年污垢。这样的写景,也隐隐流露出了作者内心的孤傲和寂寞。 第四句“悬飞白鹤绕青田”是抬头仰视。瀑布的源头横悬天外,背衬蔚蓝色的天幕,在日光下闪闪发亮,宛如一匹姿态优雅的白鹤在青田县上空悬浮盘旋。作者不说在石门上空,而说在青田上空,是极言瀑布的源头之高,在整个县境境内都可以看见它那闪亮的躯体。 全诗总共不过四句,作者却先后变换了五个不同的视角,从肌肤感受到视觉形象,从远处到近处,从俯瞰到仰视,而且,几乎每变换一次视角,都要换一个比喻,新意迭出,姿态万千。这种写法,在绝句中实在是不多见的。因为绝句不同于散文,散文篇幅较长,不难从各个角度进行铺排渲染;绝句则短小精悍,要在短短的四句诗中不断变换视角,并保持诗意流畅一气呵成,其难度可想而知。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基调恬淡平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后期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如果说在五年以前刚受到贬谪时,作者仍感到愤愤不平,希望有朝一日复出,为国家建功立业;那么,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的心情已完全平静下来了。多年的磨难,使得他对明王朝彻底绝望了。全诗以仰视白鹤结尾,是很值得深味的,在古代,白鹤是隐逸者的象征,也许,作者在创作这首诗篇时,他的意识深处已经萌生了归隐的念头了吧。
汤显祖

汤显祖

明抚州府临川人,初字义少,改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茧翁。早有文名,不应首辅张居正延揽,而四次落第。万历十一年进士。官南京太常博士,迁礼部主事。以疏劾大学士申时行,谪徐闻典史。后迁遂昌知县,不附权贵,被削职。归居玉茗堂,专心戏曲,卓然为大家。与早期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及著名文人袁宏道、沈茂学、屠隆、徐渭、梅鼎祚等相友善。有《紫钗记》(《紫箫记》改本)、《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另有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集》。 ► 1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