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稠(chóu):密。
- 燕垒:燕子的巢。
- 菟裘:古代指隐居的地方。
- 砚:砚台,用于磨墨的文具。
- 稔(rěn):年。
- 归兴:归隐的兴致或意愿。
翻译
西风中一片落叶并不显得稠密,积雨带来的寒冷增添了客居他乡的秋思。试着从物情的角度观察燕子的巢,是否可以将无心之事寄托于隐居之地。砚台怎能只用三钱水来磨墨,竹子又岂能超过十年的楼阁。这真是先生有了归隐的兴致,不应该像我这样满头白发。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西风、落叶、积雨等秋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客居生活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燕垒”与“菟裘”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而“砚何堪办三钱水,竹岂能踰十稔楼”则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年华老去的无奈。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为合密府判题赵子昂大字兰亭 》 —— [ 元 ] 方回
- 《 松江使君张周卿致泖口蟹四十辈 》 —— [ 元 ] 方回
- 《 追用徐廉使参政子方申屠侍御致远张御史鹏飞元日倡酬韵六首 》 —— [ 元 ] 方回
- 《 三贤堂移入西湖新书院 》 —— [ 元 ] 方回
- 《 次韵吕肖卿讲学三首 》 —— [ 元 ] 方回
- 《 韩蕲王湖上骑驴图为王孙叶叶赋 》 —— [ 元 ] 方回
- 《 戏简杨华父 》 —— [ 元 ] 方回
- 《 次韵伯田见酬四首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