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府尹

· 方回
乐土丰年旧观还,使君心事最相关。 祇因标致清于水,便有声名重若山。 一室炉香书史畔,万家杯酒管弦间。 汉庭选表虚公府,白玉鸣珂未许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乐土:指安乐的地方。
  • 丰年:丰收的年份。
  • 旧观:旧时的景象或状态。
  • 使君: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 心事:内心的想法或计划。
  • 标致:这里指清廉正直。
  • 声名:名声,名誉。
  • 重若山:比喻非常重要或崇高。
  • 一室:指使君的居室。
  • 炉香:炉中燃烧的香,常用来形容居室的宁静和雅致。
  • 书史畔:书史旁边,指使君在读书或研究历史。
  • 万家:指百姓。
  • 管弦:指音乐。
  • 汉庭:指朝廷。
  • 选表:选拔官员的表章。
  • 虚公府:指空缺的官职。
  • 白玉鸣珂:指高官的服饰,比喻高官显贵。
  • 未许攀:不允许攀附或接近。

翻译

在这片安乐的土地上,丰收的年份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使君的心事与这一切最为相关。他的清廉正直如同清水一般,因此他的名声重如泰山。在他的居室里,炉香缭绕,书史旁是他沉思的身影,而百姓们则在酒杯和音乐中享受生活。朝廷的选拔表章中虽然有空缺的官职,但像白玉鸣珂这样的高官显贵,却不是轻易可以攀附的。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一位地方官员的清廉和重要性,通过对比他的清廉与名声的重,以及他居室的宁静与百姓生活的欢乐,展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对民众的关怀。诗中“乐土丰年”与“万家杯酒管弦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使君的政绩和民心的安定。结尾的“白玉鸣珂未许攀”则暗示了使君的高洁不群,不愿与世俗权贵同流合污。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