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惭

· 方回
逃生何处可茅庵,城市山林总不堪。 人莫我知姑用六,今非昔比更缄三。 擘麟行酒海深浅,系雁传书天北南。 数月儿曹尽饥瘦,无能衰叟但怀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茅庵(máo ān):简陋的草屋。
  • 不堪:无法承受,难以忍受。
  • 莫我知:没有人了解我。
  • 姑用六:姑且用六(可能是指某种计数或策略)。
  • 今非昔比:现在的情况与过去不同。
  • 缄三:沉默不言,三可能是指数量或程度。
  • 擘麟(bāi lín):分割麒麟肉,比喻奢侈的宴饮。
  • 系雁传书:古代用雁传递书信,比喻传递信息。
  • 儿曹:孩子们。
  • 怀惭:心怀愧疚。

翻译

在何处逃生,才能找到一个简陋的草屋呢?无论是城市还是山林,都让人难以忍受。没有人了解我,我只能姑且用六(可能是指某种计数或策略);现在的情况与过去不同,我更应该保持沉默。在奢侈的宴会上分割麒麟肉来饮酒,无论海有多深;用雁传递书信,无论天南地北。几个月来,孩子们都饿得瘦弱,我这个无能的老人只能心怀愧疚。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动荡时局中的无奈与自责。诗中,“茅庵”、“城市山林总不堪”描绘了作者无处安身的困境,而“人莫我知”、“今非昔比”则透露出他的孤独与对时局变迁的感慨。最后两句“数月儿曹尽饥瘦,无能衰叟但怀惭”更是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家庭困境的无力和内心的愧疚。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与自省。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