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八日百五节林敬舆携酒约盛元仁戴帅初方万里访赵仲实宣慰于西湖第五桥之曲港南山书院五首
后生谁识旧西湖,除却山僧树总无。
何至梅仙坟亦掘,惟应葛岭鬼当诛。
红裙鞭镫追游女,白首端章笑腐儒。
两盏三杯更多感,不如烂醉眼模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五节:指寒食节,即清明节前一天,因禁火三日,故称“百五节”。
- 林敬舆:人名,可能是当时的文人或官员。
- 盛元仁:人名,同上。
- 戴帅初:人名,同上。
- 方万里:人名,同上。
- 赵仲实:人名,同上。
- 宣慰:安抚慰问。
- 葛岭:地名,在西湖附近。
- 诛:惩罚。
- 红裙:指年轻女子。
- 鞭镫:马鞭和马镫,这里指骑马。
- 腐儒:指迂腐的读书人。
翻译
在寒食节这一天,林敬舆带着酒,与盛元仁、戴帅初、方万里一同访问赵仲实,他们在西湖第五桥的曲港南山书院相聚。回忆起旧时的西湖,除了山中的僧人和树木,后辈们已无人知晓。为何连梅仙的坟墓也被挖掘,只有葛岭的鬼魂应当受到惩罚。年轻的女子们骑马追逐,而白发苍苍的我却嘲笑那些迂腐的读书人。两三杯酒后,我更加感慨,不如干脆醉得眼睛模糊,忘却一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寒食节与友人相聚西湖边,感慨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旧西湖的回忆和对梅仙坟墓被掘的悲愤,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后半部分通过对比年轻女子的活泼与自己的老态,以及对腐儒的嘲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诗人选择醉酒来逃避现实的苦闷,体现了其无奈与放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