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五首

· 方回
人有好与恶,造化无颇偏。 种谷匪种稗,稗实在谷先。 谓天不佑恶,细察似不然。 麟凤世罕识,蛇虎动百千。 泗水两师生,万古大圣贤。 瓢饮短命死,绝粮陈蔡间。 雍彻柄鲁政,脍肝延天年。 气运苟如此,周衰何足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 :偏颇,不公正。
  • (bài):一种杂草,常与谷物混生。
  • 麟凤:传说中的神兽,比喻贤人。
  • 罕识:罕见,不易被认识。
  • 蛇虎:比喻凶恶的人或事物。
  • 泗水:地名,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乡。
  • 瓢饮:比喻简朴的生活。
  • 绝粮:断粮,没有食物。
  • 陈蔡:古代地名,孔子曾在此地遭遇困境。
  • 雍彻:人名,指孔子的弟子。
  • 脍肝:比喻残忍的行为。
  • 气运:指天命或时运。

翻译

人们有好恶之分,但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似乎并不偏颇。种植谷物时,杂草稗子实际上比谷物更早出现。如果说上天不保佑恶人,仔细观察似乎并非如此。麟凤这样的贤人世间罕见,而蛇虎般的凶恶之徒却随处可见。泗水这个地方,诞生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他们是万世敬仰的大圣贤。他们过着简朴的生活,却不幸早逝,甚至在陈蔡之地遭遇断粮的困境。而像雍彻这样的人,却能掌握鲁国的政权,通过残忍的手段延长自己的寿命。如果天命和时运真的如此,那么周朝的衰落也就不足为奇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贤人与恶人的命运,表达了对天命和时运的质疑。诗人以谷物与稗子的生长为喻,暗示了恶人似乎更受天佑的现象。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不幸遭遇的描述,以及对雍彻等恶人得势的描绘,诗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沦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