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范景文莺字早字二首
深衣讲儒业,羽衣学仙道。
变性欲变衣,又谓田衣好。
三叉路口人,左右惑忧抱。
不如从我游,一醉玉山倒。
美岂无苏小,富亦有王老。
谁能一斗间,百篇挺华藻。
范侯诗酒流,观国声誉早。
睥睨蛉蜾豪,百万可一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深衣:古代儒生的服饰,这里指儒学。
- 羽衣:道士的服饰,这里指道教。
- 田衣:即袈裟,佛教僧侣的服饰,这里指佛教。
- 苏小:指苏小小,古代美女,这里泛指美女。
- 王老:指富有的长者,这里泛指富有者。
- 华藻:华丽的文采。
- 范侯:指范景文,诗中的“侯”是对他的尊称。
- 睥睨:斜视,有傲慢之意。
- 蛉蜾:指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翻译
穿着儒生的深衣讲授儒学,换上道士的羽衣学习仙道。想要改变自己的本性去适应不同的服饰,又说佛教的田衣最好。站在三叉路口的人,左右为难,心中充满疑惑和忧虑。不如跟我一起去游玩,一醉方休,倒在那玉山之上。美丽岂能没有苏小小,富有也有王老那样的长者。谁能在一斗酒之间,挥洒出百篇华丽的诗篇。范景文在诗酒中流连,早早地在国中赢得了声誉。他傲慢地斜视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百万的豪言壮语可以一扫而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儒、道、佛三家的服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选择和价值观的思考。诗中“深衣”、“羽衣”、“田衣”分别代表了儒、道、佛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体系,而“变性欲变衣”则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不同选择时的迷茫和挣扎。后文通过“苏小”、“王老”等形象,以及对范景文诗酒才华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才华和声誉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和放达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三月初五日孟君复王元俞治中十人同会分韵得诗字 》 —— [ 元 ] 方回
- 《 次韵宾旸斋中独坐五首 》 —— [ 元 ] 方回
- 《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 —— [ 元 ] 方回
- 《 西斋秋日杂书五首 》 —— [ 元 ] 方回
- 《 秋晚杂书三十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韵张文焕慵庵万山堂即事二首 》 —— [ 元 ] 方回
- 《 西斋秋感二十首 》 —— [ 元 ] 方回
- 《 十月六日小酌以自宝此身方有寿分韵得身字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