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胡正卿

· 方回
长途疾足讵容休,政是嘶风抹电秋。 小复低回从吏隐,未应拘窘叹官囚。 声名甫逐涛江起,魂梦空随沁水流。 一顾即看逢伯乐,直须昼绣问刀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
  • 胡正卿:人名,诗人的朋友。
  • 讵容休:岂能容许休息。
  • 嘶风抹电:形容马奔跑迅速,如风嘶电闪。
  • 小复低回:稍作停留,徘徊不前。
  • 吏隐:指做官而隐居,即在官场中保持清高。
  • 拘窘:拘束困顿。
  • 官囚:比喻官场生活束缚人。
  • 声名甫逐涛江起:声名如同江涛一样迅速升起。
  • 魂梦空随沁水流:梦境空幻,如同沁水一样流逝。
  • 一顾即看逢伯乐:一旦被赏识,就像遇到伯乐一样。
  • 昼绣:指白天穿着官服。
  • 刀头:指官职,因为古代官员有佩刀的习俗。

翻译

长途奔走的马岂能容许休息,正是秋风中嘶鸣如电的时刻。 稍作停留,徘徊于官场之中,却不应感叹官场的束缚。 声名如同江涛一样迅速升起,梦境却空幻如沁水流逝。 一旦被赏识,就像遇到伯乐一样,直须穿着官服询问官职的前途。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复杂感受。诗中,“长途疾足讵容休”描绘了诗人不懈追求的精神状态,而“小复低回从吏隐”则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徘徊与选择。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声名甫逐涛江起”与“魂梦空随沁水流”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声名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以“一顾即看逢伯乐”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在官场中得到赏识和提升。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官场的深刻洞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