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思温尹

至道不返太古初,玄圣一去千载馀。 养生近得南华论,报国耻上东封书。 四海无家转悽恻,百年处世何迂疏。 从兹万事可拨遣,短蓑独钓长江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或法则。
  • 太古初:远古时代,指人类社会最初的原始状态。
  • 玄圣:指古代的圣人,如老子、孔子等。
  • 南华论:指《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 东封书:指古代帝王向东封禅的文书,象征着对国家的贡献和忠诚。
  • 悽恻:悲伤,凄凉。
  • 迂疏:迂腐而疏远,指与世隔绝,不谙世事。
  • 拨遣:排遣,消除。

翻译

至高无上的道理已不再回归到远古的原始状态,古代的圣人离去已有千年之久。 近来从《庄子》中领悟到养生的方法,却因未能为国家贡献而感到羞愧,不愿上书封禅。 无家可归的感觉让人倍感凄凉,一生在世间显得迂腐而疏远。 从此以后,万事都可以排遣,我身着短蓑,独自在长江边钓鱼。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至道和圣人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自我放逐的情感。诗中,“至道不返太古初”一句,既是对古代理想的向往,也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后文通过对比“南华论”与“东封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追求个人的养生之道,另一方面又因未能为国家做出贡献而感到羞愧。最后,诗人选择了独钓长江的生活方式,象征着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深刻思考。

李延兴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继本。李士赡子,少以诗名。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隐居不仕。河朔学者多从之,以师道尊于北方。入明,曾出典涞水、永清县学。有《一山文集》。 ► 2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