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此处指曲牌名。
- 普天乐:曲牌名,属于中吕宫调。
- 崔张十六事:指关汉卿所作的十六首以崔莺莺和张生故事为题材的曲子。
- 碧云天:形容天空碧蓝,云彩飘渺。
- 黄花地:指秋天菊花盛开,遍地黄花。
- 西风紧:秋风急促,形容秋意浓烈。
- 北雁南飞:北方的大雁向南飞去,象征着季节的转换和离别。
- 恨相见难:遗憾相见的机会难得。
- 又早别离易:又早早地容易分别。
- 久已后虽然成佳配:长时间以后虽然能够成为美好的伴侣。
- 奈时间怎不悲啼:无奈时间流逝,怎能不让人悲伤哭泣。
- 我则厮守得一时半刻:我只能短暂地陪伴。
- 早松了金钏:金钏松动,形容消瘦。
- 减了香肌:肌肤减少,也是形容消瘦。
翻译
天空碧蓝,云彩飘渺,地上黄花盛开,西风急促,北方的大雁向南飞去。遗憾相见的机会难得,又早早地容易分别。长时间以后虽然能够成为美好的伴侣,但无奈时间流逝,怎能不让人悲伤哭泣。我只能短暂地陪伴,已经消瘦到金钏松动,肌肤减少。
赏析
这首曲子描绘了张生赴京赶考时的离别情景,通过“碧云天”、“黄花地”等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秋天的凄凉和离别的哀愁。曲中“恨相见难,又早别离易”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后文“久已后虽然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则预示了未来的美好,但眼前的离别之痛难以抑制。整首曲子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关汉卿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把握。

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 98篇诗文
关汉卿的其他作品
- 《 关张双赴西蜀梦(第二折) 》 —— [ 元 ] 关汉卿
- 《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 》 —— [ 元 ] 关汉卿
- 《 【双调】碧玉箫 》 —— [ 元 ] 关汉卿
- 《 仙吕 · 一半儿 · 题情 》 —— [ 元 ] 关汉卿
- 《 【仙吕】一半儿题情 》 —— [ 元 ] 关汉卿
- 《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 》 —— [ 元 ] 关汉卿
- 《 闺怨佳人拜月亭(第三折) 》 —— [ 元 ] 关汉卿
- 《 温太真玉镜台(第一折) 》 —— [ 元 ] 关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