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

· 皎然
爱杀柴桑隐,名溪近讼庭。 扫沙开野步,摇舸出闲汀。 宿简邀诗伴,馀花在酒瓶。 悠然南望意,自有岘山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爱杀:非常喜爱。
  • 柴桑: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这里指隐居之地。
  • 讼庭:官府的法庭。
  • 野步:野外散步。
  • 摇舸:划船。
  • 闲汀:安静的水边平地。
  • 宿简:指前夜留下的诗稿。
  • 馀花:剩余的花。
  • 岘山:山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这里指向往的地方。

翻译

我非常喜爱那柴桑的隐居生活,那里的名溪靠近官府的法庭。 清扫沙地,我开始了野外的散步,划着小船离开了安静的水边平地。 前夜留下的诗稿邀请了诗友相伴,剩余的花儿还在酒瓶中。 悠然地向南望去,心中自然涌起了对岘山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爱杀柴桑隐”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柴桑隐居生活的热爱,而“名溪近讼庭”则巧妙地描绘了隐居地的宁静与官场的喧嚣之间的对比。后文通过“扫沙开野步”和“摇舸出闲汀”进一步以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结尾的“悠然南望意,自有岘山情”则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山水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怀。

皎然

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