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徐知事所藏禊帖

辨才将九十,及见开皇初。 不知虞褚辈,得似老僧书。 尤物世希有,昭陵劫灰馀。 玉函人不见,茧纸乃蠹鱼。 梅花一片石,犹自宝璠玙。 定武久荆棘,长安复丘墟。 茂林有陈迹,今谁山阴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bá):写在书籍、文章等后面的短文,多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等。
  • 禊帖(xì tiě):古代的一种文书,用于祈福或祭祀。
  • 辨才:指辨别才能。
  • 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公元581年至600年。
  • 虞褚:指虞世南和褚遂良,两位都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 尤物:指特别珍贵或美好的人或物。
  •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 劫灰:佛教用语,指世界毁灭后留下的灰烬,比喻残迹。
  • 玉函:指珍贵的书函或文稿。
  • 茧纸:古代一种质地坚韧的纸,常用于书写重要文件。
  • 蠹鱼:指蛀食书籍的小虫。
  • 璠玙(fán yú):美玉,比喻珍贵。
  • 定武:地名,可能指某个历史时期的地点。
  • 荆棘:指丛生的多刺植物,比喻困难或障碍。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今西安。
  • 丘墟:指废墟,荒废的地方。
  • 茂林:茂密的树林。
  • 山阴:地名,今浙江绍兴。

翻译

辨才将近九十岁,还能见到开皇初年的景象。 不知道虞世南和褚遂良这样的书法家,能否比得上老僧的书法。 世上稀有的珍宝,昭陵的劫灰之后。 珍贵的玉函已无人见,茧纸也被蠹鱼蛀食。 一片梅花石,仍然被视为宝璠玙。 定武之地久已荆棘丛生,长安也变成了废墟。 茂林中留有陈迹,现在谁还在山阴居住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古代书法和历史遗迹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文化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中提到的辨才、虞褚、昭陵等,都是与书法和历史紧密相关的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对比和联想,诗人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同时,诗中的“劫灰”、“荆棘”、“丘墟”等意象,也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体现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文化遗失的哀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怀古诗。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