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李照磨筑室奉亲名曰芝室索客赋之
口诵严君口授书,手提慈姥手缝衣。
寸草安能报春晖,远志不敢回当归。
嗟儿客宦游有方,舅姑晨兴妇在旁。
手供鲑菜晡下堂,几席代汝亲扶将。
白云英英赵州山,玉琴石榻窗户閒。
上池饮罢燕坐间,生香满室光照颜。
钟英毓秀自乃翁,草木臭味将毋同。
借锄取帚面发红,偕饮甘露薰祥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照磨:古代官名,负责文书工作。
- 口授书:口头传授的书籍或知识。
- 慈姥:慈祥的母亲。
- 寸草:比喻微小的孝心。
-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
- 远志:远大的志向。
- 当归:中药名,此处比喻回归。
- 客宦:在外做官。
- 舅姑:丈夫的父母。
- 鲑菜:鱼类菜肴。
- 晡:傍晚。
- 上池:指仙境中的水池。
- 燕坐:安坐。
- 钟英毓秀:比喻优秀的后代。
- 臭味:此处指志趣、爱好。
- 将毋同:是否相同。
- 借锄取帚:借用农具和扫帚,指勤劳。
- 薰祥风:带来吉祥的风。
翻译
口中诵读着父亲口授的书籍,手中紧握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微小的孝心怎能报答如春日阳光般的母爱,远大的志向使我无法回归。唉,我作为官员在外游历,丈夫的父母早晨起床时,我在旁边。我亲手准备鱼菜,傍晚下堂,几席上代替你亲自扶持。白云飘飘在赵州山上,玉琴和石榻在窗户间,仙境中的水池饮后安坐,室内香气四溢,面容被光照耀。优秀的后代自然来自父亲,志趣是否相同呢?借用农具和扫帚,面色红润,一同饮用甘露,带来吉祥的风。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父母的深切怀念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通过对比远大的志向与无法回归的现实,诗人抒发了对母爱的无尽感激和对家庭生活的深切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寸草”与“春晖”、“远志”与“当归”,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同时,诗人的生活场景描绘细腻,展现了其作为官员的忙碌与对家庭的牵挂,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中孝道与责任的重要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