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司马挽歌
喜峰忽起乱胡沙,蓟遵白骨杂如麻。
霜戈踏拥枯杨杪,铁骑横穿宿草芽。
严冬十月方觱发,朔风凛栗倒骝骅。
我师安肯轻暴露,刁斗不闻闻胡笳。
阃外交驰孔炽檄,廷中祇作匪茹芽。
不信干城无纠纠,徒使中逵悲兔罝。
天子赫斯亲授钺,词臣翻入邦政衙。
忠义激人人感泣,挥泪军前众无哗。
四海勤王犹观望,首期身倡遂驱车。
仓卒未遑师干试,须臾独力竟难加。
方寸铁肝终涂地,一代忠臣不暂赊。
英魂零落今何处,气作山河壮朝家。
司马一死寻常事,海外遥闻起恨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喜峰:地名,指喜峰口,位于今河北省迁西县北部燕山山脉的中段,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隘。
- 蓟遵:地名,指蓟州和遵化,均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 霜戈:指冰冷的戈矛,象征战争。
- 铁骑:装备铁甲的骑兵,指精锐的军队。
- 觱发:形容风声。
- 朔风:北风。
- 凛栗:寒冷刺骨。
- 骝骅:泛指骏马。
-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则击以巡更。
-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 阃外:指城门之外,即战场。
- 孔炽:非常激烈。
- 檄: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 匪茹:不柔软,指强硬。
- 干城:指捍卫国家的大将。
- 纠纠:形容威武。
- 中逵:指道路交错的地方。
- 兔罝:捕捉兔子的网。
- 授钺:古代大将出征时天子授予斧钺,表示授权。
- 词臣:指文学侍从之臣。
- 邦政衙:指处理国家政务的机构。
- 勤王:指为王事尽力,特指起兵救援王朝。
- 师干:指军队。
- 方寸铁肝:形容心志坚定如铁。
- 英魂:指英雄的灵魂。
- 零落:指消散。
- 朝家:指朝廷。
- 司马:古代官名,此指刘司马。
- 海外:指国外或边远地区。
翻译
喜峰口突然起了混乱,胡人的沙尘四起,蓟州和遵化一带白骨累累,如同麻点。冰冷的戈矛踏过枯萎的杨树梢,铁甲骑兵横穿宿草初生的地方。严冬十月,北风呼啸,寒冷刺骨,骏马倒地。我们的军队怎能轻易暴露在外,军中的刁斗声不再听见,只听见胡笳的声音。城外交战的檄文激烈,朝廷中却只是强硬应对。不相信捍卫国家的大将没有威武,只是让人在道路交错的地方悲叹捕捉兔子的网。天子亲自授予斧钺,文学侍从之臣也加入了处理国家政务的机构。忠义激昂,人人感动落泪,军前众人无声。全国起兵救援王朝还在观望,首先身先士卒,于是驱车前行。仓促之间未能试炼军队,片刻之间独自一人难以支撑。心志坚定如铁,最终倒地,一代忠臣不曾稍歇。英雄的灵魂如今消散何处,气概化作山河,壮大了朝廷。司马一死虽是常事,但海外遥闻此事,仍引起恨意和叹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惨烈景象,通过“喜峰忽起乱胡沙”、“蓟遵白骨杂如麻”等句,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诗中“霜戈踏拥枯杨杪,铁骑横穿宿草芽”等句,以冷峻的笔触勾勒出战场的荒凉与士兵的艰辛。后文通过“忠义激人人感泣”等句,表达了诗人对忠臣义士的崇敬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战乱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忠烈精神的颂扬。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寒菊四章 》 —— [ 明 ] 郭之奇
- 《 四怨三愁五情诗 其七 三愁 》 —— [ 明 ] 郭之奇
- 《 永城王邀同赞伯宴郊外别墅墅中环亭为池池荷留秋秋宵迟客两悠然也二首 》 —— [ 明 ] 郭之奇
- 《 禊日春雨初宿西月微明思从中来漫成九绝 其九 》 —— [ 明 ] 郭之奇
- 《 暮春即事十二绝 》 —— [ 明 ] 郭之奇
- 《 和江上 》 —— [ 明 ] 郭之奇
- 《 空山十首 其一 山有云 》 —— [ 明 ] 郭之奇
- 《 念三日抵阳朔雨湍添濑感而有述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