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室绝顶

砾瓦纷纷雨洗斑,嵩峰久矣闭仙关。 云开忽见玲珑壁,水外微铺淡远山。 古道熟知龙洞崄,僧云胜在石楼间。 幽岩欲去无栖处,猎火烧空照夜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砾瓦:碎石和瓦片。
  • 嵩峰:指嵩山,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
  • 仙关: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嵩山的高远神秘之处。
  • 玲珑壁:形容山壁陡峭而多孔,形态美观。
  • 淡远山:远处的山峰,因距离远而显得淡雅。
  • 龙洞:山中的洞穴,传说中常有龙居住。
  • 石楼:山中的石制建筑或形状似楼的岩石。
  • 幽岩:深邃幽静的岩石或岩洞。
  • 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用以照明或驱赶动物。

翻译

碎石和瓦片在雨中斑驳,嵩山的高峰久已关闭了仙人的门户。 云雾散开,忽然看见陡峭而美观的山壁,水边远处,淡淡的远山微微铺展。 古道上熟知龙洞的险峻,僧人说最美的景色在石楼之间。 想要进入幽深的岩洞却无处栖身,猎人的火光照亮了夜空,空空地照着夜晚归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嵩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诗人通过雨中的砾瓦、闭关的仙峰、云开后的玲珑壁和淡远山,构建了一幅幽远而神秘的山景图。诗中“古道熟知龙洞崄,僧云胜在石楼间”展现了山中的险峻与美景,而“幽岩欲去无栖处,猎火烧空照夜还”则表达了诗人对幽深之地的向往与无奈。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