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延之五君咏不列山王予谓钻李子可黜也人伦之鉴何玷酒圣哉诗以补之

山公日启事,未废酣啸时。 流品分清浊,以酒圣贤之。 饮醇俱闭口,通识若分眉。 潇潇竹林子,物外表深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公:指山涛,西晋时期的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 启事:指山涛在官场上的推荐人才的行为。
  • 酣啸:畅饮高歌。
  • 流品:品评人物。
  • 清浊:比喻人的品质高下。
  • 酒圣:指善于饮酒且能从中领悟人生哲理的人。
  • 饮醇:指饮酒。
  • 闭口:沉默不言。
  • 通识:广博的知识。
  • 分眉:比喻明显的区别。
  • 竹林子:指竹林七贤,这里特指山涛。
  • 物外:世俗之外。
  • 表深知:表面上看似深知,实则未必。

翻译

山涛每日都在官场上推荐人才,但他并未因此放弃畅饮高歌的时刻。他品评人物,分清其品质的高下,认为酒中也能看出圣贤之人的特质。当大家都在饮酒时,都沉默不语,仿佛广博的知识和见解如同眉目之间的明显区别。竹林七贤中的山涛,表面上看似深知世俗之外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涛的描绘,展现了其既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又不失名士风范的形象。诗中“流品分清浊,以酒圣贤之”一句,巧妙地将酒与圣贤相联系,表达了作者对山涛品评人物能力的赞赏。同时,通过“饮醇俱闭口,通识若分眉”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期待与评判标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山涛的敬仰,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代风气的深刻洞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