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门歌

猫竹为墙杉作城,白日赤丸盗公行。 官军防禦无计策,逐户排问乎土兵。 卫尉呵持急如虎,老弱十家充一伍。 本是市上佣工儿,身无尺籍在官府。 东家黄金高于天,食指盈千皆少年。 朝朝门前科子母,何曾饶得半文钱。 富见积财贫儿守,父老吞声叹未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猫竹:一种竹子,这里指用猫竹制成的墙。
  • 赤丸:红色的弹丸,这里比喻盗贼。
  • 排问:逐一询问。
  • 土兵:地方上的士兵,这里指民兵。
  • 卫尉:古代官名,负责宫廷警卫。
  • 呵持:大声斥责,严厉对待。
  • 尺籍:官方的户籍记录。
  • 食指:指家中的人口。
  • 科子母:指高利贷的利息。
  • :给予,这里指免除。

翻译

用猫竹做墙,杉木作城,白天里盗贼如红色的弹丸般横行无忌。 官军防守无计可施,只能逐户询问民兵。 卫尉严厉如虎,十家老弱被编为一队。 他们本是市场上的劳工,却无官方户籍。 东家的财富如天高,家中人口众多且年轻。 每天门前都要支付高利贷利息,从未少过半文钱。 富人积财,穷人守护,老人只能无声叹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社会贫富悬殊、官军无能、盗贼横行的社会现实。通过对比富人和穷人的生活,诗人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猫竹为墙杉作城”、“赤丸盗公行”,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