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诗

上善若水,是以有德。 下士闻道,笑而不识。 鹪鹩巢林,卑栖自溺。 大鹏扶摇,汝将安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 下士闻道:指那些见识浅薄的人听到高深的道理。
  • 鹪鹩(jiāo liáo):一种小鸟,比喻才能有限的人。
  • 巢林:在林中筑巢。
  • 卑栖:低下的栖息地。
  • 自溺:自我沉溺,无法自拔。
  • 大鹏:传说中的大鸟,能飞翔九万里,比喻有大志向的人。
  • 扶摇:形容大鹏展翅高飞的姿态。
  • 汝将安适:你将何去何从。

翻译

最高境界的善行如同水一般,润泽万物而不争名利,因此具有高尚的品德。那些见识浅薄的人听到高深的道理,只会嘲笑而不理解。像鹪鹩这样的小鸟,在林中筑巢,却只能栖息在低下的地方,自我沉溺。而大鹏则展翅高飞,扶摇直上,你又将何去何从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上善若水”与“下士闻道”的不同态度,以及鹪鹩与大鹏的不同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诗中,“上善若水”展现了一种高尚的品德境界,而“下士闻道”则揭示了浅薄无知者的可悲。通过鹪鹩与大鹏的对比,诗人鼓励人们要像大鹏一样,志存高远,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而不是像鹪鹩一样,满足于现状,自我沉溺。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启示和鼓舞。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