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少林

百丈山前佛寺开,春深缓辔一徘徊。 落花细逐溪流去,好鸟低冲马首来。 习静随缘餐笋蕨,看碑沿砌扫莓苔。 放怀欲尽登临兴,可奈王程再四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丈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山势高耸。
  • (pèi):缰绳,这里指驾驭马的工具。
  • :这里指鸟儿飞行的方向与马头相对。
  • 习静:指追求宁静,远离尘嚣。
  • 随缘:顺应自然,不强求。
  • 笋蕨:竹笋和蕨菜,这里指山中的野菜。
  • (qì):台阶。
  • 扫莓苔:指清理台阶上的苔藓。
  • 放怀:放开心怀,尽情享受。
  • 王程:指官方的行程或命令。
  • 再四:多次,一再。

翻译

在百丈山前的佛寺开放之际,春意正浓,我缓缓驾驭着马匹在此徘徊。 落花轻轻地随着溪流漂去,好鸟低飞,仿佛要从马头前掠过。 我追求宁静,顺应自然地品尝着山中的竹笋和蕨菜,沿着台阶清理苔藓,同时观看石碑。 我尽情享受着登山的乐趣,但无奈官方的行程一再催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春日游少林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落花细逐溪流去,好鸟低冲马首来”生动地勾勒出了春日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后两句“习静随缘餐笋蕨,看碑沿砌扫莓苔”则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然而,“放怀欲尽登临兴,可奈王程再四催”却透露出诗人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中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