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苏门途中寄黄平倩宫谕次见赠韵

我向淇园问竹竿,闻君犹阻啸台看。 归朝司马游宁倦,历国延陵意未阑。 卫水客来篇咏少,苏门人去酒杯残。 探奇倘就梁都赋,题品能无重士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淇园:古代著名的竹园,位于今河南省淇县。
  • 竹竿:指淇园中的竹子。
  • 啸台:古代文人雅士吟咏啸歌的地方。
  • 归朝:指官员回到朝廷。
  • 司马:古代官职名,此处可能指作者自己或他人。
  • 历国:游历各国。
  • 延陵:地名,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 意未阑:意犹未尽。
  • 卫水:河流名,流经卫国故地。
  • 苏门:地名,今河南省辉县市苏门山。
  • 探奇:探寻奇景。
  • 梁都赋:指《梁甫吟》,古代文学作品。
  • 题品:品评,评价。
  • 士安:人名,可能是指某位文人。

翻译

我前往淇园询问竹子的消息,听说你仍因啸台的阻隔未能前往观赏。 回到朝廷的司马并不厌倦游历,游历各国的心情依旧未尽。 卫水之畔的客人吟咏甚少,苏门山下的人已离去,酒杯中余酒未尽。 若能探寻奇景,或许会写就一篇《梁都赋》,评价中怎能不重视士安的意见。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游历和文学创作的热爱。诗中通过“淇园”、“啸台”等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友人相聚的渴望。同时,通过对“归朝司马”和“历国延陵”的描述,体现了作者不倦的游历精神和未尽的探索欲望。诗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期待,以及对文人意见的重视,显示了作者对文学和友情的双重珍视。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