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道公新建溪南精舍

居士住人天,精庐水石边。 傍林开宝界,持钵酌香泉。 花发传灯后,鸟归鸣磬前。 上方留客处,松月共安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精庐:指僧人或道士修炼居住的房屋。
  • 宝界:佛教中指极乐世界,这里指僧人修炼的地方。
  • 持钵:拿着僧人的饭碗,这里指僧人。
  • 香泉:指泉水,因其清香而得名。
  • 传灯:佛教中指传承佛法,这里指佛法的传播。
  • 鸣磬:敲击磬,发出声响,这里指僧人做功课时的声音。
  • 上方:指寺庙的高处或僧人的居所。
  • 安禅:指僧人坐禅修行。

翻译

居士住在人间天堂,精庐位于水石旁边。 在林边开辟了宝界,拿着僧钵品尝香泉。 花儿在传灯后盛开,鸟儿在鸣磬前归巢。 寺庙高处留客之所,松树与月光共伴安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居士在溪南精舍的宁静生活。诗中,“精庐水石边”和“傍林开宝界”勾勒出了一个幽静的修行环境,而“持钵酌香泉”则展现了居士简朴的生活。后两句通过“花发传灯后”和“鸟归鸣磬前”的细腻描写,传达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和谐。最后,“松月共安禅”一句,以松树和月光为伴,形象地表达了居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禅意生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禅修境界的赞美。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