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浈阳

岭路多奇绝,浈江境最幽。 窥潭竹影净,披霭树光流。 云气常凝夏,猿声尽带秋。 投竿未忍去,辍棹且夷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浈阳:地名,今广东省英德市。
  • 岭路:山岭间的道路。
  • 奇绝:非常奇特,绝无仅有。
  • 浈江:流经浈阳的江河。
  • :幽静,幽深。
  • :从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 披霭:穿过雾气。
  • 辍棹:停止划船。
  • 夷犹:犹豫不决。

翻译

山岭间的道路非常奇特,浈江的景色最为幽静。透过潭水偷看竹影,清澈而宁静;穿过雾气,树的光影流动。云气常常在夏天凝聚,猿猴的叫声带着秋天的气息。投下鱼竿不忍离去,停止划船,心中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浈阳的自然风光,通过“岭路奇绝”、“浈江境幽”等词句,展现了山水的幽美与宁静。诗中“窥潭竹影净,披霭树光流”以细腻的笔触勾画出竹影的清澈和树影的流动,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后两句“投竿未忍去,辍棹且夷犹”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景色的留恋与不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