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宪府王公治水歌
黔漓奔腾灌牂牁,西倾万里扬洪波。寻常桂浦经过少,荡潏金沙似浊河。
今年燕京四月风霾连朔漠,狐裘蒙茸雪花薄。诏书日恐时令乖,厥占大水飘城郭。
经秋霪霖天欲漏,河伯望洋更东走。两涯不辨牛马群,万峰倒蹴蛟龙吼。
双峡束流截奔马,崩涛怒号不得下。瀰漫但见苍梧云,溟泛那知洞庭野。
洪荒之事谁能辨,眼底俄惊桑田变。市上渐见游釜鱼,幕中岂有归巢燕。
激石穿堤未云已,冲波直捣孤城里。险极难论薪竹功,事急宁得芦灰止。
是时城中万室命如丝,蚁穴恐溃千金陂。宪府行营苍水使,群僚亦秉玄夷麾。
挥戈欲斩蛮云愁,投鞭东断沧波流。胼手胝足不言瘁,烈风淫雨有时休。
转见越裳称海晏,知君才是济川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黔漓:指贵州的漓江。
- 牂牁(zāng kē):古代地名,今贵州一带。
- 西倾:西边倾斜,指地势。
- 荡潏(dàng yù):水波荡漾。
- 金沙:指金沙江。
- 燕京:北京的古称。
- 风霾(mái):风沙。
- 朔漠:北方的沙漠。
- 河伯:古代传说中的水神。
- 崩涛:巨大的波涛。
- 苍梧:地名,今广西一带。
- 溟泛:泛滥。
- 洪荒:远古时代,混沌未分的状态。
- 桑田:比喻世事变迁。
- 游釜鱼:比喻处境危险。
- 薪竹:竹子。
- 芦灰:芦苇烧成的灰,古代用于防洪。
- 蚁穴:比喻小而危险的地方。
- 千金陂(pō):大坝。
- 玄夷麾(huī):黑色的指挥旗。
- 胼手胝足(pián shǒu zhī zú):形容辛勤劳动。
- 越裳:古代地名,今越南一带。
- 海晏:海面平静。
翻译
贵州的漓江奔腾而下,灌注到牂牁地区,西边地势倾斜,万里扬起洪波。平时很少经过桂浦,金沙江的水波荡漾,看起来像浑浊的河流。
今年四月,北京连日风沙,雪花稀薄。皇帝担心时令不正常,预示着大水可能淹没城郭。秋天连续降雨,天空似乎要漏了,河伯向东逃去。两岸分不清牛马,万峰倒映,巨浪怒吼。
双峡紧束水流,奔腾的波涛无法下泄。只见苍梧的云雾弥漫,洞庭湖的泛滥不知何处。谁能分辨洪荒时代的事,眼前突然惊见桑田变幻。市上渐渐见到游动的鱼,幕中哪有归巢的燕子。
水流激石穿堤,直冲孤城。险情难以用竹子解决,紧急时只能用芦灰止水。此时城中万家的生命如丝,小穴恐溃大坝。宪府派遣苍水使者,群僚也持黑色指挥旗。
挥戈欲斩断蛮云的愁绪,投鞭东断沧波流。辛勤劳动不言苦,烈风淫雨总有休止时。转见越裳海面平静,知道你是济川的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时期水患的严重情景,以及人们对抗洪水的决心和行动。诗中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洪水的威力和人们的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抗洪英雄的赞美。诗人的语言生动,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坚韧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