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杂咏四首

· 陶安
舍北有废园,灌木深且蕃。 剪鏺忽明豁,有物峙草间。 瑰颀似人立,乃是石假山。 汲泉洗宿翳,三峰各苍颜。 亦钟神秀资,似无斧凿痕。 此地山既多,层峦缭周垣。 烟霏媚朝暮,晴雨皆可观。 云何昔人意,因假遂遗真。 思欲庐峻顶,㟝嵝悉下陈。 泰华在我闼,浩与寥廓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剪鏺(jiǎn pō):修剪。
  • 瑰颀(guī qí):奇异而高大。
  • 宿翳(sù yì):积久的尘埃。
  • 㟝嵝(péi lǒu):小山丘。
  • (tà):门。

翻译

舍北有一座废弃的园子,那里的灌木丛生且茂盛。我修剪了一下,忽然间视野变得开阔,发现有东西耸立在草丛中。它奇异而高大,像人一样站立,原来是一座假山。我打来泉水清洗掉它上面的积尘,三座山峰各自展现出苍翠的面容。它似乎也聚集了自然的神秀,看起来没有斧凿的痕迹。这里周围环绕着许多山,层层叠叠的山峦。无论早晚,烟雾和云彩都呈现出美丽的姿态,晴天或雨天都是观赏的好时机。为何昔人只因喜爱假山而忽略了真山呢?我想要住在高山的顶端,让所有的小山丘都排列在下方。泰山和华山仿佛就在我的门前,让我与广阔的天空为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废弃园中假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诗中,“剪鏺忽明豁”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修剪后视野的突然开阔,而“瑰颀似人立”则形象地刻画了假山的奇特与高大。后文通过对真山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人工造作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洞察。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