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溪诗会

· 陶安
亭树阴中共倚栏,春云蔼蔼出毫端。 嵩泉香透银笺滑,溪月清分雪椀寒。 官久厌悬龟纽重,客来不放蚁觞乾。 南归衣拂京尘污,喜见骊珠落玉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蔼蔼:形容云彩密集的样子。
  • 毫端:笔尖,这里指云彩像是从笔尖流出。
  • 嵩泉:指嵩山的泉水,这里形容泉水香气。
  • 银笺:指精美的纸张。
  • 雪椀:指洁白如雪的碗,这里形容碗的质地。
  • 龟纽:古代印章上的龟形纽扣,这里比喻官职的沉重。
  • 蚁觞:指小酒杯,这里形容酒杯中的酒不断被倒满。
  • 京尘污:指京城的尘土,比喻世俗的污染。
  • 骊珠:传说中的宝珠,这里比喻珍贵的事物。
  • 玉盘:玉制的盘子,这里比喻珍贵或美好的事物。

翻译

在亭子树荫下,我们倚着栏杆,春天的云彩密集,仿佛从笔尖流出。嵩山的泉水香气渗透了精美的纸张,溪边的月光清冷,照在洁白如雪的碗上。官职久远,厌倦了那沉重的龟形纽扣,客人来访,酒杯中的酒却始终不干。南归时,衣服拂去了京城的尘土,欣喜地看到珍贵的宝珠落在玉盘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嵩溪诗会上的所见所感。诗中,“春云蔼蔼出毫端”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云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后文通过对嵩泉、溪月、龟纽、蚁觞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最后,“南归衣拂京尘污,喜见骊珠落玉盘”则抒发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喜悦和对珍贵事物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