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卖墨陶叟
龙井老人称墨仙,有家近在荆溪边。铁臼秋鸣竹屋雨,瓦篝春扫桐窗烟。
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日长小殿试乌丝,光迸骊珠欲浮动。
世间潘李今已无,黄金满箧争来沽。词臣供写《上林赋》,画史用作瀛洲图。
文物年来颇凋弊,丧乱谁言少知贵。便须从子乞双螺,醉草檄书磨楯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井: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以产茶闻名。
- 荆溪: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宜兴市,以产陶器著称。
- 铁臼:铁制的捣药或捣墨的器具。
- 瓦篝:瓦制的熏笼。
- 玄玉:黑色的玉,此处指墨。
- 豹囊:用豹皮制成的囊,古代用来装墨。
- 乌丝:指墨线,即用墨画的线条。
- 骊珠:传说中骊龙颔下的宝珠,比喻珍贵的墨。
- 潘李:指潘谷和李廷珪,两人均为宋代著名的制墨家。
- 词臣:指文学侍从之臣,即宫廷中的文学官员。
- 上林赋:汉代司马相如所作的一篇赋,描绘了上林苑的盛况。
- 瀛洲图:传说中的仙境图画。
- 双螺:指双螺形的墨,是一种珍贵的墨。
- 楯鼻:盾牌的把手,此处指在战场上书写檄文。
翻译
龙井的老人被称为墨仙,他的家就靠近荆溪边。秋天,铁臼在竹屋中随着雨声响起,春天,瓦制的熏笼在桐窗下扫去烟雾。 黑色的玉(墨)刚刚制成,我怎敢轻易使用,它曾装在豹皮囊中,被万里迢迢地进贡。在漫长的日子里,我在小殿上试着用墨画线,那珍贵的墨仿佛要浮动起来。 如今,像潘谷和李廷珪这样的制墨家已经不存在了,人们用满箱的黄金来争相购买。文学侍从之臣用它来书写《上林赋》,画家用它来创作瀛洲图。 近年来,文物颇显凋零,谁还说少有珍贵之物。我便想向你乞求一双螺形的墨,在战场上醉意中书写檄文。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制墨老人的技艺和对墨的珍视,通过描绘墨的制作环境和使用场景,展现了墨的珍贵和艺术价值。诗中“玄玉初成敢轻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墨的敬重和珍惜。后文通过对墨在文学和艺术中应用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墨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墨的渴望,希望能在战场上用它书写檄文,体现了墨在文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