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谢皋羽墓

君事文丞相,曾蒙国士知。 漆身追豫让,埋骨傍要离。 露夕鹤巢冷,风秋猿啸悲。 墓前谁拜手,露滴白杨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见。
  • 谢皋羽:人名,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
  • 文丞相:指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文天祥。
  •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
  • 漆身:指豫让为了报仇,漆身吞炭,改变自己的容貌和声音。
  • 豫让:春秋时期晋国人,著名的刺客。
  • 要离:春秋时期吴国的刺客,以刺杀吴王僚而闻名。
  • 鹤巢:鹤的巢穴。
  • 猿啸:猿猴的叫声。
  • 白杨:一种树木,常用来象征墓地。

翻译

我拜见谢皋羽的墓地, 他曾为文丞相效力,深受其赏识。 他像豫让一样,漆身吞炭,誓死追随文丞相, 最终埋骨于此,与古代英雄要离为邻。 夜晚,鹤巢中的鹤因寒冷而显得孤寂, 秋风中,猿猴的啸声充满了悲凉。 墓前,无人来拜,只有露水滴落在白杨枝上。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谢皋羽墓地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这位抗元英雄的深切怀念和敬仰。诗中运用了豫让和要离的典故,强调了谢皋羽的忠诚和牺牲精神。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露夕鹤巢冷,风秋猿啸悲”,增强了诗歌的悲怆氛围,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英雄逝去的哀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历史英雄的深情致敬。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