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曹行人

故人同作客,三值桂林秋。 忽似湘漓水,分为南北流。 连枝有朱萼,结驷至炎洲。 相见知无故,蠲余一片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值:三次遇到。
  • 湘漓水:指湘江和漓江,两者在广西桂林附近分流,湘江北流注入洞庭湖,漓江南流注入西江。
  • 连枝:比喻关系亲密,如同连在一起的树枝。
  • 朱萼:红色的花萼,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 结驷:古代指四匹马拉的车,这里指豪华的车队。
  • 炎洲:古代传说中的地名,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 :消除,减轻。

翻译

老朋友一同做客他乡,三次在桂林的秋天相遇。 忽然间,我们像湘江和漓江的水,分流成了南北。 虽然有如连枝般亲密的关系,但红色的花萼预示着豪华的车队将驶向南方。 相见时,我知道这并非偶然,你的到来消除了我心中的一片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与故友在异乡重逢的深情。诗中,“三值桂林秋”描绘了两人多次在桂林相遇的情景,而“忽似湘漓水,分为南北流”则巧妙地比喻了两人因命运而分隔的无奈。后两句通过“连枝有朱萼”和“结驷至炎洲”的对比,既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又暗示了即将到来的离别。最后,“相见知无故,蠲余一片愁”则表达了重逢的喜悦和忧愁的消解,情感真挚动人。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