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东原先生入乡贤祠

· 沈周
节孝公然当祀典,千年香火见斯人。 莫由贵子能为地,却信穷儒自致身。 标榜令名贤者位,追陪诸老德之邻。 奉歌斐语林堂靖,再拜祗迎飒有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节孝:指遵守孝道和道德的行为。
  • 公然:公开地,毫无掩饰地。
  • 祀典:祭祀的仪式和规范。
  • 香火:指寺庙或祠堂中供奉祖先或神明的香烟,也指后人对祖先的纪念和祭祀。
  • 斯人:这个人,指杜东原先生。
  • 贵子:有地位和财富的人。
  • 为地:提供帮助或机会。
  • 穷儒:贫穷的读书人。
  • 致身:献身,投身于。
  • 标榜:公开宣扬。
  • 令名:美好的名声。
  • 贤者位:贤人的地位。
  • 追陪:追随,陪伴。
  • 诸老:各位长者。
  • 德之邻:道德高尚的人的邻居。
  • 奉歌斐语:恭敬地歌唱和说话。
  • 林堂靖:安静的林间堂屋。
  • 再拜:再次鞠躬致敬。
  • 祗迎:恭敬地迎接。
  • 飒有神:形容动作迅速而有力量,显得神采奕奕。

翻译

节孝的行为公然被纳入祭祀的典章,千年香火见证了这位斯人。 并非因为有地位和财富的人提供帮助,而是相信贫穷的读书人也能自力更生。 公开宣扬美好的名声,贤人的地位,追随各位长者,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的邻居。 在安静的林间堂屋中,恭敬地歌唱和说话,再次鞠躬致敬,迎接的动作迅速而有力量,显得神采奕奕。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杜东原先生的节孝行为和贤德,强调了个人品德和努力的重要性,而非依赖于外界的权势和财富。诗中通过对比“贵子”与“穷儒”,突出了杜东原先生自力更生的精神。同时,诗人表达了对杜东原先生高尚品德的敬仰,以及对其被纳入乡贤祠的认可和庆祝。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推崇和对贤人的敬重。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