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台种竹诗答林见素子

· 张吉
此君美多仪,苍玉何错落。 竦立天地间,盘据有根脚。 轩皇俾厥祖,听凤鸣阿阁。 后贡三邦来,神禹亲采度。 亦惟睿圣公,文彩相照灼。 国士歌长风,繁星动寥廓。 公徂日已远,道降日已薄。 典午三四儿,醟昏媚狂药。 贞姿久污蔑,荡涤待公作。 溔溔湖水东,清阴散葵藿。 邦人困利涉,恃此为大笮。 蜿蜒蟠中皋,舒卷恁宽绰。 感叹二仪中,融风载销铄。 盍作吹参差,广庭谐舜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行台:古代官署名,指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机构。
  • 种竹:种植竹子。
  • 林见素子: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多仪:多种姿态,多样的美。
  • 苍玉:青绿色的玉,这里形容竹子的颜色。
  • 错落:交错不齐的样子。
  • 竦立:挺立。
  • 盘据:扎根。
  • 根脚:根基。
  • 轩皇:指黄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 :使。
  • 听凤鸣阿阁:听凤凰在阿阁鸣叫,阿阁是古代宫殿的一种建筑。
  • 后贡:后来的贡品。
  • 三邦:三个国家。
  • 神禹:指大禹,古代治水英雄,传说中夏朝的开国君主。
  • 采度:选择和衡量。
  • 睿圣公:指贤明的公侯。
  • 文彩:文采,指文辞的华丽。
  • 照灼:照耀。
  • 国士:国家的杰出人才。
  • 歌长风:歌颂长风,比喻歌颂英雄或壮志。
  • 繁星动寥廓:繁星在天空中闪烁,形容景象壮观。
  • 公徂:公侯离去。
  • 道降:道德的衰落。
  • 典午:指古代的典籍和午时,这里可能指正午的阳光。
  • 三四儿:几个年轻人。
  • 醟昏:昏乱。
  • 媚狂药:迷恋狂妄之物。
  • 贞姿:正直的姿态。
  • 污蔑:玷污。
  • 荡涤:清洗。
  • 溔溔:水势浩大的样子。
  • 湖水东:湖水的东边。
  • 清阴:清凉的树荫。
  • 散葵藿:散布在葵藿之间,葵藿是古代的蔬菜。
  • 利涉:顺利渡过。
  • 大笮:大船。
  • 蜿蜒:曲折延伸。
  • 蟠中皋:盘绕在中间的岸边。
  • 舒卷:展开。
  • 恁宽绰:那么宽敞。
  • 二仪:指天地。
  • 融风:和风。
  • 载销铄:承载着消融。
  • 盍作:何不制作。
  • 吹参差:吹奏不齐的音调。
  • 广庭:宽阔的庭院。
  • 谐舜乐:和谐的舜乐,舜是古代的圣王,舜乐指古代的雅乐。

翻译

这些竹子姿态优美,青翠如玉,错落有致。它们挺立在天地之间,深深扎根。传说黄帝曾使凤凰在阿阁鸣叫,后来三个国家的贡品,大禹亲自选择衡量。贤明的公侯,文采照耀。国家的杰出人才歌颂长风,繁星在天空中闪烁。公侯离去已久,道德日渐衰落。正午的阳光下,几个年轻人昏乱迷恋狂妄之物。正直的姿态久被玷污,等待清洗。湖水东边,清凉的树荫散布在葵藿之间。人们因顺利渡过而困扰,依靠这些大船。竹子曲折延伸,盘绕在中间的岸边,展开得那么宽敞。感叹天地间,和风承载着消融。何不制作不齐的音调,在宽阔的庭院中和谐地演奏舜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和清雅脱俗的品质,同时借竹子之姿,抒发了对道德衰落和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轩皇听凤鸣阿阁”、“神禹亲采度”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深度。结尾处的“盍作吹参差,广庭谐舜乐”则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张吉

明江西馀干人,字克修,号翼斋,别号古城。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贵州布政使。精研诸经及宋儒著作。尝曰“不读五经,遇事便觉窒碍”。有《陆学订疑》、《古城集》。 ► 4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