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出献州南门望京都有怀

· 刘崧
星汉微茫欲曙天,郊原寂历带平川。 断槎初拥沙河淩,枯树犹含野烧烟。 健犊惯行驯应铎,蹇驴初试怯横鞭。 登高南望神京远,彷佛红云是日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星汉:指银河。(“汉”读音为“hàn”)
  • 微茫:隐约模糊。
  • 曙天:黎明时的天空。
  • 寂历:寂静冷清。
  • 断槎(chá):折断的树枝。
  • :同“凌”,冰。
  • 野烧烟:野外焚烧草木的烟。
  • 健犊:健壮的牛犊。
  • (duó):大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或有战事时用的。
  • 蹇(jiǎn)驴:跛脚虚弱的驴子。

翻译

银河隐约模糊,天即将破晓,郊外的原野寂静冷清,连着广阔的平地。折断的树枝最初拥抱着沙河的冰凌,干枯的树木还带着野外烧荒的烟。健壮的牛犊习惯于行走,听到铃声就驯服前行,跛脚虚弱的驴子初次尝试时害怕横着的鞭子。登上高处向南远望京城,感觉那遥远的地方仿佛红色的云彩就在太阳旁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清晨出献州南门远望京都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黎明前的天空和寂静的郊原,营造出一种清冷、空旷的氛围。“断槎初拥沙河淩,枯树犹含野烧烟”两句,细腻地刻画了冬季的景象,树枝与沙河的冰凌、枯树与野烧的烟,形成了独特的画面,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寒冷,又透露出一丝荒凉。接下来,诗中通过对健犊和蹇驴的描写,增添了一些生活气息,也反映了不同动物的习性和对人的反应。最后两句,作者登高南望京城,表达了对京城的向往之情,“彷佛红云是日边”一句,富有想象力,给人以美好的憧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动物的描绘,以及对京城的远望,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