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溪居映绛纱夜窗清影落灯花醉听南海秋风鹤梦逐东园夜雨蛙蜜椀凝香凉食蔗冰盘剖玉渴思瓜年来定有天恩召讲罢红帷坐赐茶

· 郑真
计偕京阙倦攀跻,敢意先生赐品题。 苏子文名烦永叔,董生才行待昌黎。 百年泰运开天地,万丈星光耿璧奎。 衣钵有传终为我,东城风雨许扶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计偕:古代指应征召的士人。
  • 京阙:京城,指北京。
  • 攀跻:攀登,比喻努力向上。
  • 品题:评价,评论。
  • 苏子:指苏轼。
  • 永叔:指欧阳修,字永叔。
  • 董生:指董仲舒。
  • 昌黎:指韩愈,因其郡望昌黎,故称。
  • 泰运:好运,国运昌盛。
  • 璧奎:星名,比喻文采或才华。
  • 衣钵:佛教中指师徒间传授的法器,比喻学问或技艺的传承。
  • 扶藜:扶持藜杖,比喻得到帮助或指导。

翻译

我应征召前往京城,感到疲惫不堪,却意外得到先生的评价和赞赏。苏轼的文名得到了欧阳修的认可,董仲舒的才能等待韩愈的赏识。百年来国运昌盛,天地开泰,万丈星光闪耀着文采和才华。学问的传承最终归于我,东城的风雨中,我得到了扶持和指导。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学问传承的珍视和对前辈赞赏的感激之情。通过引用历史上的文人和学者,如苏轼、欧阳修、董仲舒和韩愈,作者展现了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前辈的敬仰。同时,诗中的“泰运”和“星光”等意象,也表达了对国运昌盛和文化繁荣的祝愿。最后,作者以“衣钵有传”和“扶藜”作结,强调了学问传承的重要性和自己得到帮助的感激之情。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