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同章景南李于鳞王元美饯别李伯承还宰新喻得春字
野寺门前杨柳新,一樽同此驻征轮。
西山物候仍馀雪,南国芳菲更有春。
楚棹正逢归塞雁,淮云遥送渡江人。
他时陶令应相忆,不待秋霜下绿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征轮:远行人乘的车。(征,zhēng)
- 物候: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迁徙等。(候,hòu)
- 芳菲:花草芳香而艳丽。(菲,fēi)
- 楚棹:指楚地的船。(棹,zhào)
- 塞雁:塞外的大雁。
- 淮云:淮河上空的云。
翻译
在野外寺庙的门前,杨柳树焕发新绿,我们在此共同举着酒杯,为远行之人的车驾停驻饯别。西山的气候还残留着一些积雪,而南方的大地已经充满了花草芳香、更加具有春天的气息。楚地的船只正好遇上了回归的塞北大雁,淮河上空的云彩远远地送别着渡江之人。日后陶令应该会回忆起今日的情景,不用等到秋霜降临、绿蘋凋零之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的首联通过描写野寺门前的新柳和停驻的征轮,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情境。颔联以西山的余雪和南国的芳菲相对比,既写出了地理位置上的差异,也暗示了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颈联中“楚棹”“塞雁”“淮云”等意象,进一步烘托出送别的氛围,使画面更加生动。尾联则以陶令相忆作比,表达了诗人对此次离别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深刻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语言优美,对仗工整,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之作。